盒马mini复制全国 「大小」业态协同作战
2020-07-10 20:18:4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7月3日,在北京黄寺社区与和平里社区,两家“蓝色”盒马mini开门营业。

出沪入京、一路北上,不觉间,盒马mini开启了全国化复制大潮,这也被看作是盒马小店战略的阶段性胜利。

视线回拉,2019年5月,首家盒马mini店落户上海。

彼时,凭借“面积500平、商品3000种、生鲜1000种、覆盖1.5公里周边、30分钟送货上门”等特色标签,盒马mini甫一出现,便引来一众行业玩家及用户的关注。也是彼时,盒马对“小而精”零售物种的探索,走入深水区。

此后一年时间里,围绕门店规划、商品结构,盒马mini进行了4次迭代。

而今,愈发成熟的盒马mini跃跃欲试,将与盒马鲜生形成多维互补,“大小”合力,携手作战零售深水区。

01站上街角的新mini

mini虽小,五脏俱全。

现实中,与动辄近万平店面、近万SKU的盒马鲜生店相比,盒马mini只能算一只“小家雀儿”。

不管是700多平的黄寺店,还是600平的和平里店,盒马mini依旧遵循着最初单一店面“500多平”、“SKU2000个”的精简路线。

但深谙迭代之道的盒马mini,变化无处不在。

进入盒马mini黄寺店,一个明显的感受是:北京特色小吃变多了。

如护国寺小吃、各类主食熟食,便占据了较大空间。尤其,初上货架的老北京豆汁,让不少用户眼前一亮。

相对而言,水产品区域虽有虾类、贝类、生蚝等一众品类,但帝王蟹、波士顿龙虾等水中贵族却不见了踪影。

盒马mini负责人倪晓俊表示,盒马mini以更小的颗粒度,更灵活的商品设置,针对不同消费需求进行设计,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一日三餐的需求。

寥寥数语,道出了盒马mini商业模式升级的心路历程。

首先,盒马mini更接地气儿了。

这从为迎合当地口味,推出护国寺小吃、各类主食熟食,可见一斑。

其次,品牌共赢理念不断强化。

诸如新品豆汁儿,便是盒马mini与护国寺合作的一个品牌。

实际上,近年来,各类生鲜电商平台都在加速与品牌的共建与融合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上游货源供应链与下游物流配送能力,成为衡量平台实力的重要因素。与传统品牌商的深化合作,既是企业的共建共赢,亦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方式。

其三,针对需求的反向定制意识增强。

从最初作为盒马鲜生的缩小版,到如今根据用户需求,灵活布局并提供特色产品;从最初千篇一律,到如今身具地方特色的mini店;盒马mini在打造自身特色过程中,品牌辨识度日益提高。

再者,盒马mini深入街头小巷。

2019年8月,盒马mini落户上海浦江城市生活广场,拉开了mini走出城区序幕。此后,为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,盒马mini走进街头巷里,开启了不同于一般鲜生门店的差异化经营。

透过“进京赶考”,我们发现盒马mini不断迭代背后的小秘密:“小而精”的mini,可以承载无限的想象力。

小如麻雀,才能以用户需求为引快速迭代,打造出风格迥异的mini店;而精则代表了产品的品质与特色,这又离不开盒马mini自身的匠心精神与对外共建策略。

在阿里巴巴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心中,“盒马mini开得更广,放得更深,是生鲜电商的终极目标”。

做此论断的侯毅,亦是看中了,盒马mini“小而精”、擅于进化的禀赋。

7月1日,在第四届全球零售+消费品供应链中国年会上,盒马mini项目负责人倪晓俊透露,盒马mini成熟门店日均销售额达20万,线上占比超过50%。并且,自6月开始,mini项目已实现了整体盈利。与此同时,mini的建店成本则降为鲜生门店的10%。

但当下,围绕盒马小店与大店如何共生等话题,行业仍有不少争论。

02“大小”盒马共同发力

盒马mini为何在众多创新业态中如众星捧月?

首当其冲的是,它继承了盒马鲜生的优势。

3月19日,侯毅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重要信号:其一,今年盒马小站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,正式放弃前置仓。

此言一抛,引起市场涟漪阵阵。

在3月30日,招商零售发布的研报显示,相比前置仓的盒马小站,盒马mini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更好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,盒马mini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,在拉新成本、留存率、履约成本、笔单价等维度体现优势。

另外一个问题是,接下来盒马mini全国大量复制后,mini与鲜生如何协同呢?

在倪晓俊看来,mini小而精,鲜生大而全,各自都有对方难以取代的优势,协同互补是双方的主题,而非零和博弈。

第一,选址互补。鲜生覆盖核心商圈,mini则灵活聚焦郊区、社区人群,两者互为犄角,最大限度的覆盖消费人群。

尤其在郊县城镇,人口分布为大分散小聚居,1.5公里的半径最适宜盒马mini小而灵活布局的特征,这也是mini全国复制的根本。

第二,供应链共通。无论mini还是其他小店业态,都可以与鲜生共用现有成熟供应链体系,保证商品价格与品质的最优化。

第三,人效复用。这体现在盒马大小店通过运营、仓储、物流等方面的协调,有效提升整体效率。

mini与鲜生店的特色差异,促成了两者的高效协同。

其实,在鲜生面前“仿若麻雀”盒马mini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袖珍小店。

“我们不做两三百平的社区生鲜店,坚持盒马mini整个门店面积在500平以上。一方面,保证商品的丰富性,迎合相对封闭社区消费者线上线下需求。另一方面,保证盒马特色产品优势,如包含海鲜水产、餐饮堂食品类等。”倪晓俊表示。

在趣识财经看来 这也是盒马mini异于行业生鲜店的差异化定位。目前看来,鲜生店对供应链的开拓能力,以及全品类、多场景的综合性,仍是目前盒马的主力形态。而mini灵活多变,既能深入社区独立运营,又能与大店有效协同。“大小”盒马融合,融于市井。

03创新驱动盈利

2019年年初,侯毅对外宣称,中国消费市场足够大,但“一套武功打天下”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。

此后,盒马陆续孵化出F2、小站、菜市、mini等不同创新业态。

盒马mini展现的创新理念,只是盒马诸多业态的一个缩影。以盒马里、盒马菜市、f2为代表的新业态,正以各自特色优势打好“点桩”,以期连点成面,完善盒马的新消费战略布局。

透过迭代的mini,盒马创新能力一览无余。笔者不禁要问,支撑盒马持续创新的源泉为何?

首先是阿里的创新基因与技术支撑。

在阿里内部,盒马鲜生甫一出世便被寄予厚望,其继承并发展了阿里特有的零售基因与创新基因,盒马总裁老菜(侯毅)更是有着丰富的零售物流经验。加之有阿里的技术支撑,盒马新零售得以快速高效的进化。

其次是新零售的填坑之战。

对任何企业而言,新零售都是全新的,毫无经验可言。此前,许多模仿盒马的互联网公司,在浅尝辄止后,纷纷选择了退出。原因在于,一些企业好高骛远、博取眼球、过分追求“新”标签,从而忽略零售的本质。

侯毅曾言,“做了三年盒马之后,我认为零售填坑之战,就是要回到零售业的本质、回到定位理论、回到品类规划、回到价格策略、回到精准营销上。”一句话,不管是做电商,做线下,还是做新零售,都要走回原点。

再者,盒马超强的组织能力与执行力。

从诞生以来,盒马都保持着几个月一小变,一年一大变的姿态,组织构架也随着业务不断调整。从侯毅开始,从盒马创始人到盒马事业群总裁再到阿里数农总裁,他的变化也代表着盒马不断走向上游,在商品上的创新。

此刻身在特色十足的mini北京店,不由对盒马创新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:复制只是表象,创新才是驱动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