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乳业2020:扎堆上市,争霸低温奶江湖
2021-01-05 18:39:1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乳品消费的多样化,推动了乳业的多元化。而随着区域性乳企雨后春笋般涌现,2020年乳业资本市场也迎来了总爆发。

据了解,乳业巨头伊利股价从年内最低点26.89元/股,到12月31日盘中最高点44.86元/股,涨幅高达66.83%;蒙牛乳业从最低点24.15元/股,飙升到12月31日盘中最高点47.25元/股,涨幅高达95.65%。

股价上涨之余,区域性乳企也在扎堆儿上市。

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宣称上市的乳制品企业或相关原料供应商超过13家。其中,不乏一鸣食品、品渥食品、科拓生物、熊猫乳业、均瑶健康、菊乐等区域代表企业。

01扎堆上市,融资扩规模

不妨先来看看新上市乳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。

趣识财经发现,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盘,新上市的5家乳制品相关企业股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。

其中,熊猫乳业涨幅最大,超过300%;涨幅最小的均瑶健康,上涨幅度也达到了66.64%。

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,在A股市场,2020年整个乳业板块上涨幅度高达32.15%。

不难猜想,正是资本市场对乳业消费板块的青睐,促使乳企扎推上市。

虽然乳业资本市场一片繁荣,但区域性乳企的业绩表现却不及预期。

以新乳业为例,从财报来看,2016年至2019年,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0.53亿元、44.22亿元、49.72亿元、56.75亿元,期间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9.09%、12.44%、14.14%。

而同期新乳业净利润为1.50亿元、2.22亿元、2.43亿元、2.44亿元,期间对应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7.95%、9.22%、0.41%,增速逐步放缓。

另外,2020年半年报显示,新乳业实现营收为25.56亿元,同比下跌5.68%,扣除非经营性的净利润为5076.8万元,同比下降44.2%。

不仅如此,2020年上半年,区域性企业庄园牧场实现营业收入3.24亿元,同比减少18.12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197万元,而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2669万元,由盈转亏。

同期三元股份营收为34.04亿元,同比下降18.43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1.01亿元,同比下降155.06%。

而龙头乳业伊利,2016年至2019年,实现总营业收入分别为606.09亿元、680.58亿元、789.76亿元、902.23亿元,期间增长率分别为12.29%、16.89%、13.41%。

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6.69亿元、60.03亿元、64.39亿元、69.51亿元,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5.99%、7.31%、7.67%。

尽管受疫情影响,2020年上半年,伊利实现营业收入473.44亿,同比增长5.92%,扣除非经营性利润37.65亿元,同比增长7.02%,呈逆势增长。

显然,2020上半年,各家乳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影响最大的当属于以三元股份为首的区域性企业。

即便第三季度有所好转,但从上述数据来看,区域性企业恢复速度仍弱于全国性乳企。其中,麦趣尔第三季度净利润更是由第二季度的增长转为下跌,而伊利却是转跌为增。

不得不承认,上市的区域性乳业与全国性乳业伊利、蒙牛等相比,抵御风险能力处于低位。

而据业内人士言,区域乳业扎堆儿上市的根本原因正是抵御风险。

趣识财经发现,抵御风险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或是现金流短缺。

以品渥食品为例,2016年至2019年期间,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42.48万元、6377.69万元、7807.00万元、9893.35万元。

而报告期内,品渥食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-2357.31万元、1778.19万元、4582.71万元、13129.03万元。

另一个推动区域性乳企加速上市的原因,或是当下政策推动资本市场高位运行,乳企通过上市可以进行低成本融资,缓解资金压力,进而实现规模扩张。

在伊利和蒙牛持续发展,以及外国乳业巨头雀巢、欧德堡等加码进入中国市场之际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,区域性乳企压力不断加大,而融资上市成了首选。

02频繁并购,加码供应链

区域性乳企扎推上市之时,并购亦是另一热潮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20年5月,新乳业发布消息称,拟收购宁夏寰美乳业100%股权,后者评估价格为17.11亿元。

在此之前,新乳业就加码并购,先后将四川乳业、西昌三牧、昆明雪兰、云南蝶泉、昆明海子、七彩云,杭州双峰、安徽白帝、苏州双喜,河北天香、青岛琴牌等收购囊中。

而热衷并购的不只新乳业,2020年5月31日,达能相关负责人表示,达能与澳大利亚公司已达成协议,收购SDA旗下青岛迈高100%的股份。

2020年7月28日,蒙牛以3.95亿港元认购中国圣牧约11.97亿股股权,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。

9月6日,飞鹤宣布将以约30.71亿港元收购原生态牧业已发行的46.7亿股股份,成为后者控股股东。12月2日,中国飞鹤宣布完成对原生态牧业的收购。

而作为乳业龙头,2020年1月8日,伊利控股的优然牧业对赛科星完成了收购;9月28日,伊利又发布公告称,拟通收购中地乳业股份,成为后者控股股东。

行业有关人士指出,乳企不断并购的意图不仅是扩大自身规模,更多的或是抢占奶源。

龙头企业加速奶源布局,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偏低,奶源供应偏紧。
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5-2019年,中国乳制品产量分别为2782.5万吨、2993.2万吨、2935万吨、2687.1万吨、2719.4万吨,同比增长分别为7.57%、-1.94%、-8.45%、1.2%。

而乳企抢占奶源的目的,则是市场对高端低温奶产品的持续看好。

据央视新闻报道,丹麦、希腊的低温奶在其国内牛奶消费占比达到了100%,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等这一占比也超过99%,而我国占比只有20%。

另外,据欧睿统计显示,2015-2019年国内低温奶的销售额,同比增长分别为6.13%、8.22%、9.71%、10.67%、11.56%,呈现加速增长态势。

无疑,低温奶在我国乳业市场发展前景良好。

然而,低温奶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奶源品质的要求。以三元股份低温奶为例,24小时内上市,保质期仅为3天。这也意味着低温奶对供应链的要求也更高。

显然,区域性乳企在低温奶市场发展更具先天优势。

近年来,区域性乳业长期精耕本土市场,相比全国性乳企具有区域市场认识度高、配送成本低、网点覆盖全、生产基地就近等便利条件。

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,2019低温奶市场中光明乳业、三元股份、新乳业位列三甲,大量地区型低温奶市场依然被区域性中小型乳企占领。

而大型乳企加码并购牧业,多是从根源上为进军低温奶赛道提供了全面保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从毛利率来看,低温奶产品的毛利率远高于常温奶。

以新乳业为例,根据招股书显示,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,低温奶毛利率分别为39.39%、38.44%、41.78%和42.87%,而常温奶毛利率分别为27.53%、25.88%、24.66%、24.67%。

不可否认的是,较高的毛利率是大型乳企加速并购,进而布局低温奶赛道最根本的原因。

03小结

回顾2020年,乳业行业尽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,营收净利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,但资本市场对乳业的青睐程度并未减弱。

除却伊利、蒙牛等全国性乳企股价飙升,妙可蓝多从2020年1月3日收盘价14.9元/股,到12月31日盘中最高56元/股,涨幅超过270%;新乳业从3月份的10.39元/股,上升至盘中最高点17.85元/股,上涨幅度超过70.8%。

当下,2021年1月4日,以三元股份、新乳业、天润乳业为首的多家区域性乳企股价更是涨停。

无疑,随着鲜乳奶价格持续上涨,区域性乳企的优势更加凸显。

然而,行业巨头并购不断加速,供应链不断完善,区域性中小型乳业势必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。

区域性乳业或许只有把握低温奶市场趋势,发挥核心供应链以及区域特色,方能与全国性乳企一较高下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